adtop
adtop01
当前位置: 成都热线 > 新闻中心 > 成都经济 > 正文

数字赋能、抢抓“双碳”机遇成都推进制造强市建设未来可期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12-01 11:17   阅读量:8154   会员投稿

在位于成都金堂县的通威太阳能基地,每天大约有一百万块太阳能电池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基地无尘车间里,自动化智能制造生产线高效运转。经过制绒、扩散、SE激光掺杂等10道工序,书本大小的单晶硅片变成了高效晶硅PERC电池。

从2006年正式进入光伏行业上游的多晶硅行业,到现在成为光伏行业的龙头。通威集团的快速发展,既是中国光伏产业从萌芽到崛起的缩影,也是成都近年来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的缩影:电子信息成为首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磁悬浮轨道交通、大飞机、超高清显示等领域研究能力国内领先,声表面波滤波芯片已被国产替代...近十年来,成都工业经济规模大幅提升,工业增加值得到调控。2021年,成都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达到1.65万亿元,是2012年的2.1倍。

日前,成都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成都提出“要树立强市目标,落实措施,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转型再出发”。除了成都,国内很多城市都提出了“制造强市”的目标。比如,今年5月,深圳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深圳工业经济稳增长提质量的若干措施》,提出在更高的区位进一步提升深圳工业经济运行能力,打造工业立市新格局,争创强市新优势;天津今年7月出台了《天津市工业布局规划》,将提升天津工业在全国的战略地位,加强在国际上的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成都将如何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

成都将着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营造公平透明的法治营商环境,牢固树立“马上就办、办好就办”的责任意识和“想办就办、有求必应”的服务意识,不断推进企业12345申诉处理和全链条专项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加快出台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干货政策,千方百计为企业搭建平台、聚集资源、降低成本。 推进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促进稳定高效的能源安全,确保全天候、全方位的稳定能源供应。深化国际国内交流,加强产学研互动,鼓励国有企业与社会资本全方位合作。充分发挥智慧荣成平台作用,推进机制创新和信息共享...

根据成都市发布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成都将成功创建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位居国内制造业城市前列,成为国内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城市;到2035年,成都将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制造业体系,发展质量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初步达到世界城市水平,成为国家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示范区、践行制造强国战略先行区、全球先进制造业战略基地。

把握“双碳”机遇,是成都推进制造业强市的途径之一。作为成都绿色低碳产业的“链主”企业,通威集团已形成完整的光伏新能源产业链,正在积极规划建设30GW高效光伏组件制造基地,建成后可新增产值500亿元。通威太阳能当地配套企业290家,四川省光伏产业整体布局日趋完善。同时,以技术合作、参股投资、产业促进等方式,吸引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和连锁企业到成都投资,共同打造成都千亿光伏产业集群。通威股份董事长谢毅表示,成都绿色低碳产业前景广阔,更加坚定了通威扎根成都、发展新能源的信心和决心。

数字化赋能也将助推成都建设成为制造业强市。对于制造企业而言,能否做好工业数字化是必答题。小的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的影响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近年来,成都数字经济的崛起,为制造业数字化赋能奠定了坚实基础。2021年,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2580.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0%。2022年上半年,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382.6亿元。

针对数字化转型,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产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永利认为,提升制造企业数字化能力的关键在于赋能蓝领工人成长,将蓝领工人培养成通过数字化工具操作机器人的新蓝领工人。数字化时代,制造企业需要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从小项目逐步培养人才。李永利还表示,有必要加强区域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以确保国内供应链在应对危机时的应变能力。

据了解,通过数字化转型,西门子成都数字工厂已逐步走向“智慧工厂”,未来五年将有机会成为西门子数字产业集团全球最大的运营工厂。成都数字工厂成立于2011年,2018年被评为全球首批灯塔工厂。预计今年平均每亩产值和税收将达到8000万元和740万元,而满负荷用电量仅为2600千瓦/小时。

抢占新赛道,培育新动能,也是成都推进制造强市的一大抓手。在成都市成华区,成都卡诺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打造工业机器人“核心竞争力”,抢占千亿市场“蛋糕”。在公司董事长李看来,“专业化创新”是中小企业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高质量升级发展的重要路径。是中小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形成优势的关键支撑,也是中小企业发挥自身特色、融入制造强国战略、实现社会价值的现实需要。

“成都是一座让人向往的美丽城市。它是一个充满活力、繁荣和迅速崛起的制造业中心。”建设制造强国国家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研究咨询部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表示,成都是全国制造业中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成都制造业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在建设制造业强市的过程中,成都应利用有利时机,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优势特色鲜明、新兴特色的制造业强市。

屈贤明建议,成都要打造一批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主导产业和产业集群;重在“新兴”;注重发展民生产业;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培育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大企业,以及一大批充满活力、有专长、有创新的“小巨人企业”和“世界单项冠军企业”,为成都建设制造业强市提供有力支撑。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adl03
ad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