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创团队仅5人到成为行业第一这家成都机器人公司10年蝶变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6-11 07:10 阅读量:17225

从只有5个人的初创团队,到成为行业第一机器人公司,这家成都机器人公司已经改变了10年。
在一个面积上千平方米的车间里,几十个工业机器人固定在方形的小隔间里。他们挥舞着手臂,按照预设的跑步程序做着重复的动作。当这些工业机器人跳舞时,它们身上的电缆会将运行参数实时传输到一旁的电子显示屏上。同时,车间操作员将安全地监控机器人的运行状态。
“屏幕上有四个小绿灯在闪烁。一旦其中一个灯出现异常颜色,说明操作有问题。那么就需要技术规范来保证机器人的安全运行。”成都卡诺普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说。
先进制造业只有保证安全才能跑得更快,“让客户用好机器人”,这是Canop 10年来的经营理念。2012年,Carnop成立,今年是十周年。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国家级“专业化创新型”企业。就在最近,卡诺普团队搬到了“新家”——占地2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投入使用。
“对于企业来说,产品RD和制造业有更大的施展空间,公司正在参与成渝产业打造强大的产业链。只有不断强化自己,才能成为不可替代的关键环节。”卡诺副总经理邓世海说。
创始团队只有5个人,现在“新家”35000平米。
6月9日上午10时,记者在成都市成华区渡边一树音乐家路见到了卡诺普的“新家”。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分为RD区和生产区。从2021年1月开工到今年5月初搬迁,卡诺普的RD和生产团队一刻也不想耽搁,希望尽快搬到更大的厂区,因为之前的办公条件越来越无法满足公司的业务扩张规模。例如,不断增长的订单需要更大的生产场地来支持。
“上个月开始搬迁,大概用了一个多月,我们实现了原厂设备向新厂的转移。目前新厂区部分区域已经投产,部分区域正在布局新的生产线,争取早日投入使用。”邓世海带领记者参观了生产车间,车间分为测试、仓库、装配等不同区域。
在产品测试区,每台离线工业机器人出厂前都会进行技术测试。他们需要做的就是一直舞动手臂,这种状态会持续24小时。这个环节结束后,产品就可以交付给客户了。
在产品检测区一侧,数十台完成检测流程的工业机器人正在被工人打包。另一边,有几十个新组装的机器人等待进入测试环节。“每天下午4点左右,包装好的机器人就会被运出厂区,送到客户手中。”邓世海说。
目前,卡诺有300多名员工,其中RD人员占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来,RD的投资约占财政收入的13%,而且这一支出还在不断增加。其中一大原因是,随着产业链的扩大,需要在更多的关键技术环节取得突破。
2012年公司注册时,Canop团队只有5名成员。当初他们创业,启动资金50万,没想到现在是这样的规模。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装修卡诺普新厂区RD办公区一楼的一块区域,这里将成为企业展厅。在RD地区,140多名办公室工作人员已经全部入驻,RD团队聚集在几个会议室讨论技术解决方案。
自主可控的RD技术,实现从零部件制造商到整机制造商的转变。
卡诺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坚持自主研发,在机器人控制器领域形成绝对优势。其实在2014年,国内机器人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国内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当时,卡诺普将工业机器人控制器业务打造成国内第一品牌。
“我们的产品策略是,做控制器,一定要让客户好用,也就是说,让一线工人快速上手。当然,这背后是我们提前做了大量的前期研发工作,为用户降低难度,让产品更加智能。”邓世海表示,目前,控制器是机器人制造的核心环节。“它是一套系统,就像大脑一样,指挥着人类四肢的运动。我们从创业初期就开始做自主研发。”
目前,Carnop拥有近200项专利技术,其中有30多项发明专利。邓世海还记得创业过程中的一个“插曲”,让Canopu迅速被业界所知。“创业之初,我们为一家国内汽车巨头解决了一个困扰他们很久的机器人控制器的技术难题,从而在圈内形成了一定的口碑,这对于小企业来说只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红利’。”
通过持续的RD投资,卡诺普保持了其在工业机器人控制器领域的技术优势。2018年,Carnop售出近万套控制器,占国内机器人控制器50%的市场份额。2018年,Kanop着手拓展产业链。
“其实当时我们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国内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一些整机厂商都在搞自研控制器。如果没有考虑其他方向,比如延伸到下游做本体,那我们就等着本体厂商做控制者,我们就很难转型。”邓世海说。
技术研发必然会带来巨大的投入。卡诺普在寻求拓展产业链的同时,也欢迎资本方抛出的“橄榄枝”。通过融资,Carnop将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2018年底,Carnop推出工业机器人成套产品,实现了从工业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商到整机制造商的蝶变。
整机的体积其实是实现“身份转换”后的第二年。2019年,Carnop的工业机器人业务收获了1500份订单。“回顾公司的发展,早些年我们就深耕焊接业务。那时候模式比较简单。近年来,通过扩大整机型号,我们已经能够生产6公斤到130公斤载荷的工业机器人,实现了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邓世海介绍,Carnop的机器人可用于焊接、喷涂、搬运、码垛等场景。
参与成都与当地高校“牵手”建圈强链,就近寻求供应商。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海外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处于技术和市场优势。对于国内企业来说,需要突破一些关键的技术环节,比如,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寿命。
邓世海透露了Canopu正在推进的一个RD进程。“随着客户需求的变化,一些新的制造场景需要满足重载功能。今年上半年,我们推出了一款重载机器人产品,可以实现50到130公斤的负载,可用于搬运、码垛等环节。实现零部件完全国产化也是我们目前RD项目的重中之重。”
工业机器人的创新链有很长的产业链,即使成为工业机器人的全产业链企业,其实在一些关键环节上,Canopu团队还是希望对链条进行补充和强化。
“在RD,我们与一些当地大学进行技术合作,探索RD和工业机器人制造的新方向。供应链上,虽然大部分零部件来自浙江、江苏等长三角地区,但我们已经在成都拓展了部分供应商,希望实现就近供应链。”在邓世海看来,供应链匹配不是简单的就近采购关系。
“另一个考虑是,一些核心零部件的采购主要在长三角地区。一旦物流环节受到影响,也会对公司生产造成影响。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成长壮大,为上游供应商创造更大的需求刺激,吸引沿海供应商在成都设立分公司,实现与我们的紧密匹配。”邓世海有一个期待,企业参与成都的产业圈建设链条,推动当地工业机器人产业实现更大的跨越。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成都新闻摘选
- 11月23日起成都18个区市县连续5天大规模核酸检测
- 国之重器让人激动!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飞抵成都航程超3小时一切顺利
- 体长30厘米成都青城山现大量不明线虫专家科普:宿主或是马陆
- 成都市双流区开展促消费活动1500万消费券“整装待发”
- 成都小学生推翻教材“标准”答案:灵魂拷问一副三角尺能不能画出165°?
- 成都街头刮起柿子风吃多后果严重:医生科普怎么食用糖尿病人要注意
- 成都13只2022年新生熊猫幼仔亮相:画面分分钟萌翻
- 成都居民听到巨响气象部门:像音爆未监测到打雷
-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目前成都全市通信网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
- 全国高温退场日历出炉西安、成都将分别在25日和26日退出高温“群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