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长假成都如何搏出文旅消费“小阳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6-07 05:24 阅读量:15108
成都如何在端午小长假爆发文化旅游消费的“小阳春”?
当六一国际儿童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不期而遇,成都的文化旅行者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即使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小长假,文化旅游消费的“小阳春”也像成都入夏后不断升温的气温一样温暖。
6月5日,国内各大在线旅游平台陆续发布了2022年端午假期旅游大数据。携程的机票数据显示,端午假期最繁忙的三个航段都与成都有关,分别是成都-深圳、深圳-成都、成都-广州。大猪数据显示,成都位列端午第二热门目的地,端午第三热门旅游客源地。去哪儿大数据显示,成都、大理、三亚等地跨省游搜索热度周环比增长3倍。
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为什么成都的文化旅游市场还能持续升温?在最近的一些政策措施中,我们可以看到成都的韧性和毅力。
拓展新业态、新场景,锁定新消费趋势。
来自多个旅游平台的报告显示,今年端午假日旅游市场呈现“省内游”、“周边游游”、“户外游”的趋势,亲子、民俗、自驾、露营等多主题旅游方式成为主流。
把绿道发展成“网络名人制造的机器”的成都,应该对这种趋势早有准备。
最近,被称为成都“新铁人三项”的露营,让很多公园、草原在周末变成了帐篷的“海洋”。为了进一步释放这股新兴消费力量的动能,端午小长假前一天,成都市公园城建管理局发布了《成都市公园阳光帐篷区开放试点方案》,正式发布了成都市公园阳光帐篷区开放的22项具体要点及相关管理措施。成都通过适当增加便民、体育、娱乐等设施,举办草地音乐会、创意市集等活动,规范管理不文明行为,让“野”露营变得更加便捷、文明。难怪网友感叹“成都真的太宠了!”
除了露营,户外还有更多玩法。成都市文旅系统按照“小、多、散、户外为主”的原则,以“生活在成都”为主题,组织开展了观演、观展、观光、乐购、看秀等多种形式的文旅活动177项,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穿着汉服在东门码头品味传统端午民俗,在稻香蝉鸣的乡村感受“汤圆”头戏……蜀乡的余香城乡,充满了文化旅游消费的新场景和生态价值转化的新可能。
为了促进文化旅游消费,造福每一位市民,成都服务每一个细节——
6月1日起,成都图书馆及其主题分馆天府人文艺术图书馆的闭馆时间由平日的晚上8点半延长至晚上10点,节假日和周末甚至延长至晚上11点。假期的“超长延时服务”,让更多游客体验到城市的书香味道,以及城市的温度和人文内涵。丰富了运动场景的几何层次...
其实这些措施并不是成都为了准备端午小长假而突然袭击。从更长远来看,成都始终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激发文化旅游的消费潜力。
5月底正式印发的《成都市突出文化特色“优”工作2022专项行动方案》就是一例。《行动计划》明确将丰富拓展文化旅游消费业态,积极构建新业态新产品体系,重点发展“书风雅韵”文化艺术、“数字新锐”影视动漫等10种文化旅游消费新业态;同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夜间经济,分类推出夜间旅游景点、视听剧场、文化艺术馆等。,培育夜市、夜食、夜展、夜场、夜节、夜宿等业态。
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复苏,供给端和需求端双管齐下。
在等待文化旅游复苏的日子里,很多省市都在经历着与疫情的拉锯战。
成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处置零星疫情,未大范围受外溢病例影响,保持了全市烟花爆竹和文化旅游市场的恢复。即使在清除本地病例的常态下,成都的景区、景点、重要公共场所也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
端午节前,成都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管齐下,为文旅市场回暖释放一个又一个利好。
在供应方面,缓解危机是一项持续的政策。在当前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背景下,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金融支持,帮助困难时期的文化旅游企业提供流动性和现金流,保证其生存,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留下“火种”。
今年4月,成都出台《支持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政策措施》,其中专门针对文化旅游产业回暖提出了暂时提取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给予各类补贴等“一揽子”支持措施。随后,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五部门联合出台了《支持旅游产业解困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重点旅游企业稳步健康发展。目前,已有500家文化旅游企业申请减免政策支持。
5月底,四川出台《进一步支持文化旅游企业解困的若干措施》,从加大省级财政解困补助、财政政策帮扶、政府服务保障三个方面进一步帮助全省文化旅游企业恢复发展。6月1日,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发布《关于科学精准实施跨省旅游“井喷”机制的通知》,将跨省旅游“井喷”范围从全省缩小到县域。
创意企业的信心也在增强,行业的暖阳正在到来。6月2日,成都市文创办正式发布《关于支持成都文化创意产业解困促发展保运营的若干措施》,涵盖实体书店、电影院、营业性演出、博物馆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线下创意产业。落实纾困政策、统筹加大金融政策帮扶力度、有效降低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书店持续经营、支持影院恢复运营等八项措施,共释放资金数千万,有力提振了文珍创意企业的信心。
“各种政府补贴和税费减免兼顾了‘造血’和‘输血’,缓解了企业经营的成本支出压力,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的人才流失,为企业市场的正常运行和产品创新积蓄了更多力量。”成都融通金和酒店营销总监刘刚表示,在疏解措施的支持下,企业现在正在为未来进行新的布局,在文化旅游项目的投资和产品创新方面寻求新的增长点。
消费动能刺激二次空券背后的高核销率。
在需求端,成都用消费券激活文化旅游市场的消费活力。
自5月20日起,成都“520”代金券分三批发放,每周五的“手速”是成都人的交通密码。在城市燃烧的消费热情下,每批66万张优惠券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被“秒空”,从5分钟集齐,到1分钟被一抢而空。
在“第二个缺口”的背后,用消费券放大政策和资金的杠杆和乘数效应,最大限度地进行消费补给和潜力释放,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成都“520”消费券促进消费第一阶段消费券,金融资金1.2亿元。推出金融机构、商户叠加优惠活动,共计2.4亿元,累计发放代金券264万张。这意味着2.4亿元拆分成更低的门槛和更多的优惠券,可以惠及更多人群和更小的消费场景。
红旗综合商店的店长夏虹透露,自从发放优惠券以来,商店的营业额增加了10%左右。成都3300多家红旗连锁门店涉及。
“小额代金券主要针对基本生活消费,击中了现阶段人们的主流需求。”仲量联行中国零售地产研究主管朱建辉表示,这种消费弹性较小,更侧重于刚需。在消费信心不足的情况下,消费券可以通过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达到更加普惠的生活补贴效果。
优惠券一端点燃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另一端激活中小微实体的动能。
中国银联四川分公司数据显示,第一波活动期间,参与活动的品牌超过10000个,店铺超过30000家,其中个体工商户超过13000家,占比44.6%。
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政治经济学研究所所长吴音看来,消费券聚焦中小微实体经济,尤其是餐饮、零售、服务、个体工商业等关系民生福祉的行业,显示了成都发展实体经济、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中小微实体企业收入的决心。吴昊提到,消费券的作用在于短期中断的经济周期和实体消费周期。通过优惠券,可以快速激发消费意愿,打开循环。“从长期来看,这比短期补贴更有效。”对于成都来说,在一系列消费新场景、一系列让利促销活动、一系列帮助企业脱困政策的加持下,端午节的“文旅小阳春”只是文旅行业“晴天”的开始。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钟倩妮实习生卢佳瑜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成都新闻摘选
- 11月23日起成都18个区市县连续5天大规模核酸检测
- 国之重器让人激动!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飞抵成都航程超3小时一切顺利
- 体长30厘米成都青城山现大量不明线虫专家科普:宿主或是马陆
- 成都市双流区开展促消费活动1500万消费券“整装待发”
- 成都小学生推翻教材“标准”答案:灵魂拷问一副三角尺能不能画出165°?
- 成都街头刮起柿子风吃多后果严重:医生科普怎么食用糖尿病人要注意
- 成都13只2022年新生熊猫幼仔亮相:画面分分钟萌翻
- 成都居民听到巨响气象部门:像音爆未监测到打雷
-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目前成都全市通信网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
- 全国高温退场日历出炉西安、成都将分别在25日和26日退出高温“群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