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区走出对口支援数字化管理新路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2-06-16 12:30 阅读量:8699

“登上雀儿山,鞭长莫及。”这句话道出了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德格县的故事,因为这里海拔高,地势险要。在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德格县十年的过程中,两个相距954公里、平均高差3700多米的区县紧密相连,共同奋进,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转型。
去年以来,一项具有成都高科技印记的“三位一体”联动数字化管理方法探索在雪域高原落地生根。依托智能管理平台,项目管理可视化、干部管理指数化、信息管理一体化,走出了一条数字化管理的新路子,推动了对口支援工作稳扎稳打、影响深远。
前后连接三个端口。
忙碌了一天的工作,成都高新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李文辉习惯性地打开电脑,登录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工作队智能管理平台。“高科技精神在不断帮助”在电脑屏幕上闪亮。点击鼠标,一份刚刚完成的《甘孜州德格生态环境局2022年小水电采砂现场专项检查工作简报》被李文辉上传到平台,队员们的日常工作动态迅速录入智能管理平台。
这只是对口支援队智能管理平台实现的一个功能。记者了解到,成都高新区第六批对口帮扶工作队,依托数字科技的赋能,创新性地建立了PC+小程序+微信官方账号三个端口的一体化智能管理平台。这三个端口的功能各有侧重,以PC为后台管理端,小程序为工作应用服务,微信官方账号向社会宣传展示。
“我们团队的项目管理、内部管理、日常动态都是通过PC和小程序进行数字化处理,对外展示是通过前台的微信官方账号呈现。”成都高新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队员孙炯告诉记者,这个三位一体的智能管理平台连接了对口支援工作的前台和后台,方便了工作,也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支持了我们的工作。
数字网络连接着历史和未来。
成都高新区对口支援德格县已进入第十年,对口支援工作已由六批工作队陆续开展。在此期间,如何让项目管理更加规范有效?
在智能管理平台的帮助下,工作队编制了数字网络,通过对2012年至今对口帮扶项目的梳理,将历年项目材料全部整理归档:到2022年,共建成项目186个,总金额8.14亿元,各阶段实施情况和材料全部整理入库,所有项目借助GIS进行展示;在建、规划中的39个项目也能全部呈现在智能管理平台上——成都高新区援建项目雷达图通过数字化手段绘制,实现了德格县援建项目的动态可视化。
不仅如此,工作队还整合惠民政策和先进工作经验,通过统一平台统一宣传,实现了各类对口支援信息的快速准确传递。
“通过数字化管理,既实现了与历史项目的对接管理,又在对口支援干部中形成了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成都高新区第六批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告诉记者,对口支援工作队以智能管理平台为抓手,以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记录对口支援干部的思想动态和成长轨迹,系统分析干部能力和状态的“指数”,突破德格干部管理的“瓶颈”,让干部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的热情和激情。
一个微信官方账号德格推广常态化。
据统计,仅去年6月至今年5月,就有10余家企业、20余位爱心人士通过微信官方账号中的“高帮会”达成了帮助德格的心愿。例如,成都安恒慈善基金会在“高援”微信官方账号上看到德格县偏远乡镇的医院、学校等机构有改善饮用水水质的需求后,立即召开董事会,联合《天府文化》杂志,联合联想等企业进行捐赠,向德格捐赠100台净水制热一体的智能监控台式饮水机,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2021年6月,周瑜集团有限公司柴玲女士根据“高援”微信官方账号上的“心愿单”,联系到高新区支教队的沈洋老师,以个人名义向德格克罗东小学捐赠600套校服,用浓浓的爱心温暖了克罗东小学全体学生。
从平原到高原,芙蓉花遇见格桑花。成都高新区一批又一批对口支援队接力到雀儿山脚下,他们义无反顾地挥洒汗水,燃烧青春。数字化赋能,让“高援”精神在一批批工作队中代代相传,在具体工作中细化落实,努力助推德格县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历史性成就。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成都新闻摘选
- 11月23日起成都18个区市县连续5天大规模核酸检测
- 国之重器让人激动!国产大飞机C919首次飞抵成都航程超3小时一切顺利
- 体长30厘米成都青城山现大量不明线虫专家科普:宿主或是马陆
- 成都市双流区开展促消费活动1500万消费券“整装待发”
- 成都小学生推翻教材“标准”答案:灵魂拷问一副三角尺能不能画出165°?
- 成都街头刮起柿子风吃多后果严重:医生科普怎么食用糖尿病人要注意
- 成都13只2022年新生熊猫幼仔亮相:画面分分钟萌翻
- 成都居民听到巨响气象部门:像音爆未监测到打雷
-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目前成都全市通信网络运行平稳各核酸检测点移动网络覆盖良
- 全国高温退场日历出炉西安、成都将分别在25日和26日退出高温“群聊”
